首页

在线跪舔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15:23:07 作者:拜登患癌后首次公开露面:目前“感觉很好” 浏览量:38937

  “没有什么比一位美国军人在以色列驻美大使馆前自焚,更能体现人们对美国政府以色列政策的不满了。”在25岁美国士兵布什内尔自焚身亡后,美国“政客”网站指出,这是美政府内部愤怒情绪的升级。

  综合相关报道,布什内尔来自美国空军,隶属于某情报监视侦察联队。当地时间25日,他独自走到以色列驻美使馆门前,把燃料浇到身上引火自焚,期间多次高喊“解放巴勒斯坦!”由于伤势严重,布什内尔不幸离世。“我将不再参与种族灭绝”——在一段事前录制的视频中,这位年轻军人留下了这样的话。

  布什内尔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进行抗议,背后有什么隐情?据布什内尔的朋友向媒体透露,自焚事件发生前一天,布什内尔与他分享了不少军事内幕,称“美军直接参与了针对巴勒斯坦人的种族屠杀”。有美媒报道,早在去年10月,美国就在以色列部署了特种部队。布什内尔对美军“轻率动用武力”的态度非常反感,曾考虑过提前退役。

  在社交平台上,很多美国网民对布什内尔表示同情和理解,称他是“美国的良心”,抨击美国政府应为自己的以色列政策感到羞耻。还有人质疑:为什么那些声称“新闻自由”的西方主流媒体,对这件事反应迟缓?为什么眼见布什内尔置身火海,一旁的美国警察却拿枪指着他,不采取任何救援?为什么美国国防部除了表达“遗憾”之外,丝毫没有表现出反思?

  事实上,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发生类似的极端事件。去年12月,在亚特兰大以色列领事馆前,一名女子使用汽油自焚,被严重烧伤。据“政客”网站报道,在布什内尔自焚前,美国政府官员也对美国的加沙政策表示失望。“政府对暴行视而不见,我不能保持沉默。”一名高级政府官员在1月份的辞职信中写道。

  自去年10月以来,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近3万名平民丧生,近200万人流离失所。这场血淋淋的冲突,凸显了从根本上解决巴以问题的迫切性,也映射出美国偏袒以色列政策的恶果以及“美式人权”的虚伪与双标。

  “以色列人的命是命,巴勒斯坦人的命不是命”——长期以来,美国政府在巴以之间“拉偏架”,国际社会看得一清二楚。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,国际社会对以方持续升级战事日益担忧,要求停火止战的呼声日益强烈。作为对中东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,美国是怎么做的呢?

  从增派军事力量前往中东,到向以色列提供大量军援,再到多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加沙停火问题的决议草案,美方的所作所为犹如火上浇油,导致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持续恶化,把加沙局势推向更危险的境地。

  从更深层次看,巴以问题延宕至今无法解决,幕后黑手就是美国。不少中东学者指出,基于国内政治以及维护霸权考虑,美国偏袒纵容以色列,在中东制造动荡。本届美国政府声称支持通过“两国方案”解决巴以冲突,但一直不落实,最终刺激了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。

  事实上,这些年中东地区战火连绵不断,美国都脱不了干系。它欠下的人权债、战争债何其多?但在美国政客眼中,那些被战火摧毁的家庭不重要,国际舆论铺天盖地的谴责不重要,本国民众以死相谏的抗议也不重要,只有美国的利益和霸权最重要。

  当然,这么做不是没有代价的——美国政客不仅在国内失去民心,在国际上也失去道义。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批评说,美方举动清楚地反映出,美国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持续的战争负有政治和道德责任。还有分析指出,美国民众不满情绪的累积,或将给今年的大选造成冲击。

  布什内尔“试图以自焚唤醒人们的良知”——这是美国学者戴维·科特赖特的评价。这名年轻军人用生命进行的抗议,给美国政客们敲响了警钟。别再打着“人权”幌子践踏人权,别再让“两国方案”遥不可及——美国政客们该有点良知了。

  (国际锐评评论员) 【编辑:岳川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乒队员王曼昱:健身非常好 希望大家保持住

华南区域:9月上半月,区域大部气温较高,有分散性降水,部分时段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外围影响,大气扩散条件总体一般,空气质量优良为主。其中,1日,湖北中东部和珠三角中东部良至轻度污染;2—3日,珠三角中东部良至轻度污染;4日,湖北中东部和珠三角中西部良至轻度污染;5日,福建沿海、湖北东部、珠三角南部、广西大部良至轻度污染;6—7日,珠三角和广西大部良至轻度污染,局部中度污染;10日,福建沿海和珠三角西南部良至轻度污染。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。

专家:建议喝完茶、咖啡、可乐等饮品后及时漱口

走进古镇,迎面而来的“我爱你中国”打卡墙氛围感十足,在景前广场、和顺小巷、酒吧街等地,遍布国庆、中秋、非遗文化等主题的打卡区,吸引游客拍照留念。

浙江电竞小镇凝聚“新”力量 打造新阶层人士创业乐园

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,诸多“河南造”亮相。其中,参展的“太阳之鹰”自转旋翼机系中国国产首款自转旋翼机,备受业界关注。

财政部: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工作已启动

全国政协委员姜明表示,目前我国还没有建成的农业大(科学)装置,他的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、吉林省发改委的响应,现在推进效果非常好。2024年可能进行建设,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、提供平台基础。

“浙江的乡村真切呼唤人才,人才要闯出一番事业更应主动奔赴这片热土。”21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,从王通林对未来工作的介绍中,也能看出浙江对乡村人才的渴求。他表示,浙江提出打造“1111”乡村人才矩阵。第一个“1”是1000名“浙农英才”,第二个“1”是10000名产业振兴“头雁”,第三个“1”是10万名农创客,最后一个“1”是100万现代“新农人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